专访 | 认识语言传承主体,寄望年轻一辈——暨大语保中心甘于恩主任接受南都采访,呼吁构建和谐语言发展格局,推动语言资源保护(二)
语言资源快讯”左边显示的名称并非原作者,而是公众号管理者,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,感谢各位读者的谅解!
保护母语方言
你我共同努力
认识语言传承主体,寄望年轻一辈
——暨大语保中心甘于恩主任接受南都采访,呼吁构建和谐语言发展格局,推动语言资源保护(二)
记者:
您开设了公众号“语言资源快讯”,邀请各地学生用方言讲述地方美食、民俗、文化等,在语言资源保护、方言传播上,您是如何挖掘方言资源的?
2016年我还不懂公众号,算是小白一个。我的学生说,现在学校门户访问量很低,传播效果有限。有个毕业的博士生(林春雨)建议我开公众号,传播方言的常识,让语言资源流传开来。
公众号刚开设的时候,只有三个小编,是我的两个硕士生(廖小曼、张钟晶)和一个博士生(李林欣)。而公众号运营到现在,每个月编辑队伍有接近200人。我们通过公众号平台发布招募公告,在大学生层面还是挺有影响力的。
我们汉语方言研究中心在全国很多高等院校设立了教学科研工作站,有时候需要找一个会讲某地方言的人,就可以通过教学科研工作站去帮我们找。老师在班群一转发,很多学生感兴趣。我们通过视频面试,了解学生的能力和方言背景。我们总共有超过150个小编,他们属于公众号的“金刚粉”。我们应该算是国内唯一一个聚焦于语言资源采集的公众号,坚持每天都发推文,由大学生来做。我们所做的事情肯定会存在缺点。但我对提质疑的人说,对大学生要宽容一点。大学生愿意讲方言,我们就要鼓励。如果有问题,可以指出来,善意的批评,对他们也有好处。
“语言资源快讯”公众号开设以来,我召集了15批语保志愿者,总数估计有上千人。志愿者的招聘面向全国,广东为主,港澳也有。方言通过新媒体传播速度很快,有的还传到了国外。我感觉,方言保护和传承光靠学者不够,语言传承的主体是老百姓,如果能把全国大学生都动员起来,就很好了。
甘教授
(甘教授为志愿者小编的获奖赠书留言)
方言不是纯经济的,不能交给市场来选择
2
记者:
社会上也有一种声音,认为:“任其自生自灭”是对方言最好的保护。方言的未来,要交给市场交给人们来选择。对此,您怎么看?
甘教授
我不太认可这种说法。语言和教育关系很密切。我们为什么要推普?为什么强调在学校里要使用国家通用的语言文字?为什么还要强调正规的新闻播音要用普通话?这就是国家规范的力量。
语言的选择不能完全市场化。虽然语言跟经济有关系,但语言毕竟不是纯经济的。一个地方经济实力强大,方言的使用面就会广,威望就会大。但这不能等同于说,其他的小语种就让它自然灭亡。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,作为语言学专家,(对方言的保护)要尽力而为,不能任其消亡。
最近我们发现很多小方言,使用人口大概只有一两千人。小方言受众面小,不等于没有价值。它有学术的价值、文化的价值。方言代表的是一种文化,代表一种思维模式。如果它自然消亡了,是无可奈何的事。但现在既然发现了,就要去保护。
方言的保护和传承,可以从两方面入手。一方面,通过媒介的传播,增强大众的认知。让大众觉得很好玩、很有趣。另一方面,从学术层面来说,小方言也有很珍贵的学术价值。我们要通过摄像、录音等手段将它们先保留下来,留给后人去研究。为什么我会做这么多繁琐的事情,目的也是如此。几百年后,后人发现“语言资源快讯”公众号,他们可能会觉得这些方言很奇怪,就会研究,利用建模等技术将语言的原貌复原。我寄希望于年轻一辈!
(语言资源保护志愿者培训现场)
3
记者:
您认为应该采取什么策略和措施,才能更好地保护广东语言资源?
你们这种形式的采访,其实就是宣传方言很好的途径。2016年我曾发表文章,谈有关广东省的语言保护政策,我希望政府官员应该多听听专家和老百姓的建议。除了学者的途径,保护方言的声音也需要各方面来传递。我目前专心做好语言志愿保护和团队建设。虽然有忧虑,但也有希望。广东在我国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区域,在涉及语言文字政策方面相比其他地方还是宽松的,可以做的事情挺多。
甘教授
志愿者设计的茶礼
(甘教授用晋江话展示闽南童谣)
(甘教授与采访团队合影留念)
文字及部分图片转载自《南方都市报》
本期编辑:王 艳
本期审读:陈灵梓
责任编辑:老 甘
投稿邮箱:jnufyzx@163.com
往期推荐
报道 | 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第二十一届年会召开 中心师生积极参与
报道 | 重访翁山诗书画院,再续广韶两地情缘
鱼羹胜(晋江话版)
扫码关注我们
保护母语方言
你我共同努力
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,每天更新公众号更不容易,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。很多读者还没养成打赏习惯,提倡每个月打赏一元钱,积少成多,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。谢谢各位!